找到相关内容278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格义新探

    内容,可能并未有规定,但竺法雅时的「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」,则显然有明确的规定。  「事数」一词,据刘孝标《世说新语.文学第四》的注解言:  事数谓若五阴、十二入、四谛、十二因缘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之属。[...

    李幸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2470813.html
  • 《声闻地》中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〔法、  僧、四谛〕所无惑无疑。余如前说。(大 30,412b25ff.  ;SBh 103, 6ff.; Tp 48a7ff.; Td 40b5ff.)  (3)悟入安那波那念缘起 (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六朝佛教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

     说十如、四不生、十法界、三观、四无量心、四悉檀、四谛  、十  236页  二因缘、六波罗蜜,而云我今入寂。时智朗问其位。曰:「  吾不领众,必是六根净,而为他损己。唯五品位,汝是问何  生者耶﹗吾...

    刘泽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870879.html
  • 大般涅槃经中的涅盘思想

    常住,一切众生悉有  佛性,但其践履过程及说明方法,却有不少的杂乱和非大乘  思想的地方。如戒禁品,四谛品等。尤其于戒律思想方面,  除了在「哀叹品、德王品」中略提过几句大乘戒外,其它言  至戒律处,...

    张曼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5371059.html
  • 敦煌四二八窟新图像源流考

    太守。 晖志性聪  明, 学兼释氏四谛之义,穷其旨归……,遂造人中夹  纻像一躯,相端严,希世所有。 置皓前厅须臾弥宝座  。永安二年( 529 )中,此像每夜行遶其座,四面脚  迹隐地成文,于是...

    李玉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171067.html
  • 陈英善:评《从“法性即无明”到“性恶”》(2)

    》第 81 期,1995),页 65。  (注108)〈杨文〉,页 117 之 (注 15)。  (注109)如《法华玄义》以十如、 十二因缘、四谛、三谛、二  谛、一谛,乃至无谛等来论境妙 (参《大...申摩诃衍通、别、圆三教, ......  ,后二品申三藏生灭四谛...... 」 (同上,727 中 )  ,亦可证明智者所言之「带」非〈杨文〉所诠释下的  「带」。由此也可以看出〈杨文〉之断章取义和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771102.html
  • 玄奘大师归途拜谒感通道场

    莲花御帽和紫红金线袈裟闪闪发光。玄奘边真诚边招头观赏着人群夹道两旁的巨大幢幔,一幅竖立在寺院门口的幢幔上面,绘制着释迦牟尼佛像,其他幢幔上写着佛教“四谛”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缘”文字或图画,图画上画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871160.html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。第二依非一分差别:声闻对四谛法,达人  空理,生无漏智,唯是自利;菩萨于一切法,达二空理,生  如理如量智,是自利利他。第三依无住差别:声闻住着于涅  盘;而菩萨了知生死涅盘,分别所作,无相为性,故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

    也谈到真理轨范的的法,如「缘起」、「四谛」的道理等,「  缘起」的道理,不论佛出世,不出世都是法界、法住的永远不灭  的真理,即所谓「真如实际」或「诸法实相」,释尊认为「缘起  法」是存在的真理,佛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071290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积习熏修,可以成佛。『中论』「观四谛品」说:「虽 复勤精进,修行菩提道,若先非佛性,不应得成佛」。论中的意思是说:如执诸 法实有,那就凡性、圣性两不相干。那么,众生既都是凡夫性──异生性,不是 圣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